国产化硬件升级是指在中国自主研发、生产或可控的硬件技术领域,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,逐步实现对国外技术的替代和超越。以下是国产化硬件升级的主要领域和关键技术方向:
1. 计算芯片(CPU/GPU)
国产CPU架构:
ARM架构:华为鲲鹏(Kunpeng)、飞腾(Phytium)等,主要用于服务器和云计算。
x86架构:兆芯(Zhaoxin)、海光(Hygon),兼容主流生态。
自主指令集:龙芯(LoongArch)、申威(Alpha架构改进),强调完全自主可控。
RISC-V开源架构:阿里平头哥(玄铁系列)、赛昉科技,应用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。
GPU/加速芯片:
景嘉微(JM9系列):面向图形渲染和AI计算。
摩尔线程(MTT系列):兼容DirectX和CUDA生态。
华为昇腾(Ascend):专攻AI推理和训练,搭配昇思(MindSpore)框架。
升级方向:提升制程工艺(14nm→7nm)、多核性能、能效比,完善软件生态适配(如操作系统、编译器)。
2. 存储芯片与设备
NAND闪存:长江存储(YMTC)的 Xtacking 3D NAND 技术,已量产128层以上产品。